多个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广州舆情监控系统 广州舆情监测软件公司

多个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2022年8月1日 舆情监测行业新闻 0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7 月 29 日 0 时—2022 年 8 月 1 日 15 时

关键词:(拍黄瓜  处罚 5000)

一、舆情概述

近日,安徽合肥多个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5000元,事件引起关注。同时,在安徽池州,也有餐饮店老板发帖反映,称自己在店内“拍黄瓜”做凉菜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5000元。7月31日,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上亿。

据数据平台监测,2022年7月29日0时-2022年8月1日15时00分,网络关于该事件的信息共计50944条。整体舆情倾向性,正面占比仅为0.3%,负面占比24.89%,中性舆情占比74.81%。

二、信息数据

(一)信息走势

从上图可见,31日21时达到监测期信息峰值,出现信息3630条,微博是信息主要传播平台,主要是因为《新安晚报》相关报道被多家媒体转发报道,引发舆论大规模关注。包括光明网等央级媒体也参与转发报道,其中微博话题#多个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5千#阅读2.2亿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二)信息平台

从上图可见,新闻是信息主要传播平台,共计31522条,占比61.88%,论坛微博是次重点平台,分别占比16.01%和13.61%。同时,APP、微信和短视频平台分布的信息较少。

(三)传播高频词

从上图可见,“黄瓜”“合肥”“凉菜”“监管部门”成为事件相关信息的主要关键词,另外“罚款”“许可证”“合肥”等也成为相关信息的重要关键词。

(四)传播地域

该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其中广东网民对此事的关注度最高,四川、上海、江苏、浙江、北京等省(市)的网民对此事也有一定关注。

三、媒体评论和网民观点

(一)媒体传播

目前,环球时报、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内容主要以客观事实性报道为主,聚焦于店家、监管部门等各方回应,如长江日报《冲上热搜!餐馆卖“拍黄瓜”被罚5000元,监管部门:制售凉菜需办理这类许可》,环球时报《餐馆“拍黄瓜”被罚5000元?合肥、池州监管部门释疑》。现将部分评论性报道摘录如下:新京报:餐馆“拍黄瓜”被罚5000元到底冤不冤?

据报道,7月下旬,安徽合肥、池州等地多家餐馆因未取得冷食类食品经营资质售卖凉菜被处罚。这事在社交媒体被简述为“餐馆‘拍黄瓜’被罚5000元”。过罚要相当,处罚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争议。难点在于,如何判断“相当”。餐馆眼中的“相当”,与消费者眼中的“相当”,甚至不同消费者眼中的“相当”,可能都不尽相同。事前如何预防,事中如何约束,事后如何处置,细化判定程序和判定标准才是关键。

执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罚”,而是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稳定社会预期。就“拍黄瓜”案来说,更要追问的是,本应三位一体的服务、教育、处罚,常态却是重事后处罚、轻事前服务。如果在餐馆申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时就有工人员提醒热食冷食有别,建议根据实际经营行为做好注册登记,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令网友惊诧的“拍黄瓜”案了。

(二)网民观点

根据网民评论来源来看,网民评论主要集中在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形成多个话题,如微博话题#多个餐馆因卖凉拌黄瓜被罚款5千#(阅读量2.2亿,讨论次数9223次);#市监局回应餐馆卖拌黄瓜被罚5千元#(阅读量1159万。讨论次数378次)。网民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释疑凉菜为何有凉食类许可证。“做凉菜,必须有凉菜房,对里面的温度都是有要求的,门口洗手消毒都是专用的,那些不懂的人你说需要证吗?如果随便在厨房拍个黄瓜就上桌可以的,卫生标准哪里来”“经营范围得有凉菜才可以卖,凉菜要有凉菜柜啊,夏天凉菜容易变质,没有凉菜柜都卖的话,怎么保证你吃到的是安全的”。

二是支持监管部门,认为食品管控越严越好。“活该,做餐饮的本来就该按经营许可证行事”“食品安全就该如此,管控的越严越好!”“有些饭店凉菜一放放一天,晚上买的时候豆制品都酸了还在卖,没有凉菜的条件就别卖,早都该整治了”。

三是认为罚款过高以及处罚不人性化,谴责政府。“这是没神魔可罚的吗?就不能以批评教育为主?”“简直就是土匪,土匪都不如”“现在各种罚款,老百姓怎么活!!”

“先立法,再警告,后罚款,这样直接上来就罚5000跟抢有什么区别呢”“本来已经够难的了,还有这类恶吏”“政府没钱了也不能这么干啊……给老百姓一条活路…”。

四是质疑此规定是否合理。“虽然一直有规定,但这规定合理?”“……办证还是应该办的,但晚上夜市推着小车卖的凉粉、凉菜、凉拌粉之类的怎么办?”“虽然但是啊,凉菜好像不只要专门的案板冰箱,还需要一个单独的专间,这要求是不是也太高了,不是食品类博主也说过,按市监部门的标准,很多家庭操作都是扣大分的”。

五是认为媒体议题涉嫌炒作。“这还咋精选了呢?食品安全法都不看吗?这不是恶意引导舆论嘛”“这个标题起的就在带节奏,经营执照未规定的范围确实该罚啊,万一来个食物中毒了,又开始喷工商监管不力。太难了”“被媒体的不良标题误导的人很多”。

六是希望监管部门对餐饮不合理现象严加监管。“好多高端餐厅收什么服务费,什么餐位费,这些都应该给吗?我不懂啊,我就问问。”“希望你们给餐馆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把餐馆布局图也审一下,不合格的别给发执照”。

四、舆情焦点

(一)是否是职业打假人

相关餐饮店负责人怀疑自己遇到“职业打假人”,并称希望各位同行要注意,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并表示一个小饭店拍个黄瓜被罚5000元很心疼。据工作执法人员介绍,事发时当事人也提出举报人是不是“职业打假人”的疑问。“是不是职业打假人,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相关执法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个举报人在本区域内连续投诉多家商户,或者对某一个商户有不同类型的投诉,并且要求额外诉求,执法人员就会综合考量是不是恶意投诉。但如果是单次的投诉就没有办法确定是不是恶意。该执法人员表示,此件投诉事件,并未发现举报者有恶意举报的行为,无法认定为职业打假人。

(二)餐饮店制售凉菜问题引发关注

现行法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时候需要申请经营项目,若制售凉菜需要有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很多规模较小的餐饮店一开始在申请许可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在经营项目内增加冷食类食品制售。因这一类型餐饮店因牵涉面积多,涉及群体多,所以受到舆论关注度较高。

五、舆情观察

(一)群众情绪敏感期,刺激广大群众敏感神经

当前,群众情绪较为敏感。特别各地疫情反弹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下,网民总体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此类事件更造成大量网民质疑攻击政府。特别是不少舆论认为,当前底层生活较为艰难,而政府选择对该领域加强监管,更让很多底层餐饮业从业人员“生活难以为继”,群众极容易再有心人士的推动下,大肆发泄负面情绪,对网络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质疑政府监管过度,吐槽政府行政处罚力度过大

随着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遇冷”,各地“卖地收入”持续下降。经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不少地方财政处罚收入有着较大程度增长,舆论对此关注力度持续上升。此事件发生后,就有舆论质疑政府是为了扩大行政处罚收入,而进行的处罚。并担心此类事件会越来越多。此类情绪蔓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值得高度警惕。

(三)宣传公众前置才能降低此类负面舆情

此事件发生后,引发大量舆论关注和批评,造成了较坏影响。不少舆论声音都称第一次了解到相关规定。这充分说明此类工作日常宣传不到位。为了避免相关舆情事件再次发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相关规定,再次处罚时,舆论抵触情绪就会大大降低,网络攻击的声音也会因此降低。

六、舆情总结

综合来看,售卖“拍黄瓜”事件虽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但和网民朴素情感不符合,造成质疑声和批评声如潮。相关方应密切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减少相关违法违规行为,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引发次生舆情。同时当前舆论较为敏感,各地对于涉及普通民众的行政处罚,应考虑“审慎原则”,避免造成舆论质疑为了财政缺口而积极“罚没”,此外,应持续关注借相关事件挑动社会矛盾等观点和言论,警惕有心人士利用并炒作。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