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乱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广州舆情监控系统 广州舆情监测软件公司

微短剧乱象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2024年4月11日 舆情监测行业新闻 0

一、事件概述
近年来,微短剧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6.8亿,到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并预测在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正值微短剧市场火热背景下,其剧情粗糙、不良价值导向等问题也饱受舆论诟病,近期社交平台话题如#短剧放大夫妻婆媳矛盾6部被禁#、#老师不要跑全网下线#等阅读量超1亿,再次掀起公众对微短剧乱象及治理工作的关注。
二、舆论场
(一)媒体报道
针对“微短剧”这一行业,媒体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是报道近期微短剧发展态势及设施建设情况,如央广网《拍微短剧不用跑横店 上海紧抓风口打造短视频生态圈》、新京报《舍流量、拼演技、盼认可,微短剧“造星”走向“正循环”》、华商网《能否让城市火爆出圈?陕西出品文旅微短剧4月亮相》、湖南日报《冲击千亿市场?!2024年微短剧鲨疯了!》等;二是分析其火爆原因,如长江日报《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短剧为什么火爆》、人民论坛网《三分钟一集的微短剧,为何能火爆全网》;三是归纳微短剧乱象问题,如中国青年网《“解锁一集只需0.9元”?小心微短剧暗藏套路》、央视网《央视曝光微短剧收费乱象:诱导高消费,不知情下被扣费》、解放日报《“横店”变“竖店”,背后几多行业泡沫》等;四是关注相关乱象整治及政策推进情况,如北京日报《刻意放大渲染夫妻、婆媳矛盾!抖音下架6部微短剧》、界面新闻《短剧备案新规出台,多地已下发文件》、九派新闻《男子自建网站上架2500余部热播短剧被公诉:注册会员7000余人,盈利近万元,涉嫌侵犯著作权》等。
此外,还有部分媒体针对当前微短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表评论性报道,如经济日报《破解难点助微短剧良性发展》、正义网《九角钱解锁一集?当心老套路搭上新便车》、春城晚报《如何堵住微短剧付费陷阱》等。
(二)网民关注
一是表示剧情尴尬、脱离现实,呼吁相关部门强化治理。如“不爆出来我都不知道有这短剧,刚才网上搜了一下,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快封了吧,什么玩意儿”“就应该整改一下了,天天千亿万亿总裁,太不现实了”“看了几个太难看就再也不看了,剧情离谱,表演尴尬”“早该管,一些毁三观的东西看着就烦”“质量低,核心内容都特别低俗”“早就该下架了,就6部吗”“早就应该管理啦,总是等出事后才来管理,做样子”。
二是在相关评论区贩卖已下架短剧资源,如“预算0,任何人没看过我都会难过的”“预算一的宝子可以来啦,在线秒回,观看全集”“预算2的宝宝有福啦,我追着你发”。
三是质问劣质短剧为何上线,如“就想问一下它是咋上线的”“先说说怎么上线的”“这种炸裂的短剧到底是怎么上线的!第一集都开大,跟风看完之后感觉好癫啊”“这剧情太炸裂了,这么大尺度是怎么上架的啊”。
四是认为相关情节存在不良影响,如“动不动就是下药,挨巴掌,和谐社会怎么能说打就打,还动不动酒吧打工”“早就该整顿了,各种负能量满满,不管什么文化程度,什么品行的人都可以随便发视频,负面影响太大”“现在社会上太多三观不正常的,都是不健康的视频传播出来的,惹的社会家庭人际矛盾”“早都该整顿了,看看现在00后那个愿意结婚”“那些短剧拍得太假了,看中毒的人容易脱离现实”。
五是反映短剧收费套路多,老年群体深受其害。如“感觉大部分都是老人扒拉不明白,就充进去了”“以前有个大叔看小说,弹出收费页面怎么也关不掉,像是病毒一样,急得不行,我就给他切后台划了才关掉,这些东西真是对老人很不友好”“我爸看微信短剧花了几百还没看完。一集几十块”。
六是监管力度、封禁内容等存在争议。如“反映真实生活都不行了”“以后短剧也要环大陆播放了吗”“因为太现实了,怕没有人结婚生小孩了,所以禁的,这不很明显吗”“虽然我不喜欢看,但是这样干预创作题材真的好吗,以后能写的东西会不会更少”“影响团结的话不要说”“前两天刚说过短剧天生带有硬伤,会禁止很多短剧,这只是开始,后续会更疯狂地封杀短剧”“这也禁那也禁,这不让拍那不让拍”。
三、乱象分析
(一)内容低质烂俗,同质化严重
自2022年以来,网络微短剧发行量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根据公开报道数据,2023年7月~9月网络微短剧发行量达到150部,发行剧集数达到3311集。微短剧“爆火”,越来越多的制作方、编剧涌入市场。在资本逐利,行业准入门槛低的情况下,该类剧集主打追求“感官刺激”,以无脑爽剧娱乐观众,而忽视内容质量,同质化、套路化、低俗化问题严重。霸道总裁、娇妻文学、虐恋、爽文等成为微短剧的关键词,同样的剧情有大量账号翻拍、二创,以实现流水线式量产。
(二)乱收费、退费维权难
微短剧目前在抖音、快手及微信小程序等多个平台热播,而根据不同商家设置,微短剧又在多个平台投放广告引流、跳转,各种复杂规则下,致使微短剧收费问题受到舆论诟病。在黑猫投诉平台,有840余条关于微短剧的投诉信息,投诉对象有青榕短剧、绝世短剧、好省短剧、花花短剧等,投诉内容为虚假宣传、收费不合理、诱导消费、缺少退款渠道、无法关闭自动续费等。同时老年消费群体因不熟悉网络环境,支付高价观看短剧现象也在315期间受到相关媒体关注,如报道《微短剧收费乱象频发,有老年人充值4万元看短剧,投诉难退费难何解?》《微短剧充值套路繁多 老年人被精准“围猎”?》等。此外,当前市场甚至出现以微短剧制作为幌子高价卖课,制作虚假广告进行宣传,消费者付费后却难以获得实际效益。
(三)存在不良价值导向
微短剧市场的火爆使得部分微短剧制作者为吸引眼球、收割流量,一味追求“爽”点,相关内容擦边软色情、暴力,鼓吹拜金、复仇,其人物的各种极端行为、出位言语及场景设定刻意放大现实多种矛盾,传递焦虑情绪,拉低了创作的水平,在“收割”受众同理心的同时也将剧中的不良价值观传导给受众。如2024年3月,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而据2023年广电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全平台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
四、风险研判
(一)乱象治理受广泛关注,监管工作或持续面临压力
网络微短剧作为内容行业新风口,其市场未来发展潜能吸引着诸多关注。而在微短剧爆火的背后,作品良莠不齐、平台乱收费、版权保护等各项问题也不断引起讨论,有关部门如何监管治理备受聚焦。从本次舆论梳理情况来看,公众一方面指责政府监管滞后,任由劣质低俗内容传播;另一方面,又对监管尺度颇具异议,讽刺官方缺乏包容性,一刀切式“封禁”措施打击内容创新。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针对微短剧行业的管理规范,行业准入门槛缺失,行业自律性差,市场的野蛮扩张必然伴随乱象问题的频发,在此过程中,政府监管工作或将持续受到舆论压力。此外,随着微短剧的发展和在影视领域市占率的提高,有关版权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这都将迫使有关部门在监管机制上及时作出相应的完善。
(二)收费乱象受诟病,付费陷阱或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微短剧市场在迎来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其收费模式、收费标准及退费困难也成为舆论诟病对象。据悉,当下爆火的微短剧主要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会员制,大多数价格都在300元以上,远高于主流视频平台年会员。另一种则是单集付费,单集价格从几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但微短剧时间短、集数多,多个微短剧100集起步,总体花费仍然较高。此外,相关平台缺少退费渠道、诱导消费、自动扣款等方式也成为消费者不满主要来源。若不对上述收费乱象加以整治,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纠纷或将不断增长,同时微短剧制作方只顾“赚快钱”“追风口”,不顾质量、口碑,也不利于长期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此外,根据媒体报道,当前微短剧爆火也吸引了传统影视行业资本入驻,面对微短剧有“24小时充值千万、8天流水破亿”的造富神话,可能也会影响传统影视行业布局,削弱内容行业整体生命力。
(三)劣质内容泛滥,警惕不良价值观污染社会风气
当前多个微短剧内容仍存在较多擦边软色情、暴力,鼓吹拜金、复仇等问题,一方面在当前影视、平台还未分级的情况下,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到该类低俗作品几率较大,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冲击的同时,还极易误导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另一方面,其内容质量和社会价值观导向直接影响到受众的认知和情绪,还需警惕该类不良价值导向对社会风气形成污染,从而影响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五、小结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有效发挥微短剧积极作用,有关部门应做好规范引导,针对微短剧目前现存问题,强化整治工作,引领微短剧规范化运营。各平台也需完善审核机制,加大对微短剧内容价值导向的把关力度,同时应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强化对会员充值与付费机制监管,确保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提高用户的付费体验和满意度,多方合力,不断推动微短剧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