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男子卫生间拖拽女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广州舆情监控系统 广州舆情监测软件公司

郑州一男子卫生间拖拽女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

2022年7月25日 舆情监测行业新闻 0

图表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

关键词:河南+男子+拖拽+卫生间

数据时间范围:2022 年 7 月 19 日 0 时—2022 年 7 月 21 日 15 时

近日,“郑州一男子卫生间隔间拖拽女生”事件引舆论广泛关注。据网传视频显示,7 月 16 晚 11 时 40 分许,一女子在卫生间被一白衣男子扯掉外衣,抓住头发拖进隔间。事发地为郑州中牟县 max club 酒吧,目前该酒吧已经暂停营业。视频曝光之后,迅速引发广泛传播,舆论质疑社会暴力事件为何频发的同时对于警方的处理表示严重不满,舆情事件中涉政舆情风险凸显。

一、舆情发展脉络梳理

7月16日晚郑州中牟县 max club 酒吧发生男子拖曳女子进卫生间隔间事件。

7月19日事件还在调查时,监控视频引发舆论关注。

20 日上午中牟县委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事发酒吧已暂停营业。

7月16日晚目击者报警,民警立刻赶至现场,将涉事男女及知情者带走调查。涉事男女接受调查时称,他俩是男女朋友关系。随后民警让两人离去。

7月19日晚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委主要负责人称,警方再次传唤涉事男女,彻查他们是否为男女朋友关系。除调查两人关系外,公安局法制部门也在研究,男子的暴力行为该如何定性。

  • 日下午郑州中牟县警方通报称,男子李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二、舆情传播分析

据监测,自2022年7月19日0时至7月21日15时,互联网上共监测到相关舆情 183897 条。经过梳理,微博平台声量最大,为 162891 条。其次是短视频平台,为 7090 条。网媒平台 6513 条,占比位列第三。同时,该事件负面倾向明显,占比 49.1%,中性信息占比 50.76%。

(一)舆情走势分析

从舆情传播趋势图来看,监测期间内该舆情传播出现三次明显波动。

首次舆情高峰:7  19 日,相关视频广泛传播,网民“@欧阳十三大人”在新浪微博平台首发该信息。当晚 20 时,舆情热度首次爆发,在新浪微博平台形成热点话题,多数网民加入该话题讨论,随后事件热度逐渐下降。

舆情峰值:7  20  7 时至 10 时,澎湃新闻、封面新闻、沸点视频等媒体加入报道,@法律生活、@快乐的 60 后小胖子等大 V 对该事件进行原创发文,再次推动事件传播,于当日 10 时达到监测期间内舆情热度最高值,主要传播平台是新浪微博平台。

第三次舆情高峰:21  7 时至 9 时。随着官方的进一步回应以及各大自媒体账号、微信公号推送的早间新闻,舆情于当日 9 时再次出现高峰。主要传播平台仍然是新浪微博平台。

(二)舆情数据分析

整体声量上来看,在舆情发展过程中,微博平台占比为88.58%,是主要发声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微博平台共出现话题近二十个,其中,#警方回应女子被男子拖进厕所隔间#、#女子被强行拖拽涉事男子已到案#、#网传女子被男子拖拽进厕所隔间#三个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其次是短视频平台,占比为3.86%,主要分布在抖音平台,形成4个热搜话题。网媒平台以3.54%的占比位列第三,同时,APP平台、微信平台也有一定传播量。

三、舆论综合分析

(一)媒体报道

监测期间内,该事件引起全国 103 家媒体关注,其中,中央媒体 14 家,省级媒体 80 家,其他媒体 9 家。人民日报、央广网、新华社、澎湃新闻、新浪网等媒体参与报道,主要是对该事件详情进行客观报道,《女子在酒吧厕所被男子强行拖进隔间,郑州中牟县公安:正调查》一文在监测期间内传播量最高。

除了事实性报道之外,中国妇女报、新京报、北方网等媒体也发布了评论性报道,评论角度主要集中在对暴力的零容忍方面。如北方网《男子卫生间拖拽女生 朋友关系不是施暴的护身符》指出,男女朋友关系不是男子施暴的护身符,也不是警方和稀泥的理由。所以,这件事必须彻查,给公众一个完整的交代。中国妇女报《依法惩治暴力无“特区”,“男女朋友”关系也不是》指出,暴力就是暴力,违法犯罪就是违法犯罪!无论是什么关系,不管是什么借口,暴力行为就是违法行为,都不能被原谅、被合理合法化。新京报《男子酒吧卫生间拖拽女生,对施暴者必须零容忍》指出,舆论合力形成的道德谴责,虽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可以传递社会对暴力零容忍的态度。

(二)网民观点

事件发生之后,引发了广泛传播,事件在在新浪微博、百度、今日头条、知乎、抖音等多个平台形成热搜话题,网民讨论积极性较高。

通过对全网网民观点的梳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一是不满警方回应内容,认为属于 QJ 未遂。如“这不就是强奸未遂吗?出来了那男的还在拉裤子”“什么叫强行拖进厕所隔间,这是强奸未遂”“什么叫拖拽啊,是拖拽自己的裤子吗?还是拖拽女生的衣服把她拔光啊,明明就是强奸未遂,如果不是女生拼命反抗,就不是未遂了”。二是质疑警方案件定性需考虑二者关系。如“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好像是男性施暴的护身符”“男女朋友就可以使用暴力?那岂不是只要想合法杀人就跟那个人结婚?”“为什么重点放在两人的关系之上,难道判决是根据亲密度来量刑吗?越亲近的关系,

暴力就越是‘合法’?”。三是发表男女对立言论。如“一堆男的在那干嘛呢?不会救人吗?”“还好有个女性敢去踹门”“一群年轻小伙子不如一个保洁阿姨”“公共场所,那么多人在周围都敢这样!是不是又要开始责怪女性去酒吧了!怎么不责怪男性去酒吧啊?!难道酒吧只能男性去”。四是调侃微博舆论判案。如“是因为视频曝光而改变了定论吗……微博真的能干大事”“所以现在就是网络不爆出来

不掀起舆论就不办案是吗”“一开始警察到场,涉事双方都没说什么,结果网友不答应了,现在舆论闹大了,从无事回家变了判刑被抓,经典微博舆论判案”。五是对社会治安表示担忧。如“上次是唐山,这次是郑州,下次是哪里”“在家里也不安全,出门也不安全,站着也不安全了!到底哪安全啊,必须严惩不贷!真的气疯了”“这一天天都什么阴间新闻,这社会治安哪出了问题呢?”

四、舆情综合观察

综合来看,虽然案件已经立案,施暴者也已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但是舆情仍然存在一定热度。舆论对于政府部门的处理保持观望态度,后续处理得当或会收获一波好评,修复受损的政府形象。但是如若处置不当,会再一次给本地形象和政府相关部门公信力予以重击。根据事件性质以及网络舆论环境分析认为,舆情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暴力事件频发,社会治安形象受损严重

从 6 月 10 日的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到 7 月 11 日莱阳“雨衣男”侵犯母女事件,再到此次的郑州酒吧女子遭男子拖拽事件,短时间内高发的社会治安事件,使部分省市的社会治安工作成效付诸东流,社会治安形象受到重创。从舆论方面来看,每次事件的出现都触痛了网民关于社会安全的敏感神经,由人及己,舆论场上俨然已经形成对社会公共治安的讨伐之势。另一方面,从事件后续发展来看,有部分自媒体账号存在带节奏的嫌疑,表示“一边开展‘百日行动’,一边治安案件频发,要形成强大的舆论阵势!”此种言论极易获得舆论尤其是女性朋友的声援,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巡查,密切关注相关账号言论信息。

(二)舆论强势倒逼,政府公信力面临挑战

从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看,舆情出现在 7 月 16 日,但是

在 19 日前网络平台并未出现相关信息,直至 7 月 19 日相关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舆论高度关注后,有关部门才进行回应。整个舆情发展过程中,舆论倒逼现象明显。在这其中,警方在第一次出警后放人、考虑二人是男女朋友而不知道如何定性案件以及最后以涉嫌猥亵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多个因素导致舆论倒逼。舆论场上相关言论的出现,充分表达了网民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处理方法的不满和不信任,对于政府部门权威性、公信力以及当地城市形象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男女对立戾气深重,警惕社会矛盾激化

通过对舆论场观点进行梳理发现,部分网民发布了性别对立的言论。诸如表示女子被拖拽时围观男子无动于衷、女生踹门与男生围观的对比以及对女生不该出入酒吧言论的反击无不包含着男女对立的情绪。男女对立话题很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他类似于一种社会矛盾的放大器,让社会矛盾朝一种无序化、混乱化、扩大化的方向去肆意流窜,呈指数化增长,最终出现多种危害。

(四)媒体“带节奏”,舆论环境或将进一步恶化

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多家媒体参与了报道,个别媒体报道方向有悖媒体伦理。如 7 月 20 日,澎湃新闻在新浪微博发起#拖拽女子男子在隔间内当女子面小便#话题,引发了舆论对于案件定性的进一步不满,在舆论场上激起公愤,且舆论有向警方转移的趋势。同日,澎湃新闻发布消息称,“从多处信源获悉,两人并非男女朋友关系。被拖拽女子系未成年人。”目前,该消息暂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是相关信息被其他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进行转载,衍生出未成年人进酒吧、警方第一次出警未核实身份的质疑,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

五、舆情总结

综合来看,此次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对当地政府部门形象建设形成冲击,根据目前舆情发展形势分析,随着媒体不断的深度“解读”,案件相关的详细信息出现,在短时间内或会引发舆论持续关注,舆情或将出现长尾效应。有关部门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促使舆情早日形成闭环。

稳定的社会治安条件,是衡量国泰民安的重要标准之一。近期出现的多起社会恶性暴力事件已使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产生担忧,由此可见,对于如何维护市民心中的安全感,各省市政府部门还需要不断夯实、不断探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